本文目录

《“错误”的行为》书本内容介绍
《“错误”的行为》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代表作品之一,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撰写。本书深入探讨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决策中所犯的“非理性错误”,揭示了传统经济学假设的“理性人模型”并不真实存在,人类的行为往往受情绪、习惯、偏见和环境影响而偏离理性。本书不仅解释了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还提供了改善决策质量的可操作建议。
书中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实验研究和生活场景,展示人类如何在购物、投资、消费、医疗、教育、公共政策等领域做出看似“不合理”的选择。泰勒强调,人类并不是冷冰冰的理性机器,而是会受到“认知偏差”和“心理账户”影响的普通人。他通过幽默、清晰的方式,引导读者理解自身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避免落入错误决策陷阱。
本书提出“助推”(Nudge)这一概念,强调通过设计更合理的选择框架,不是强制改变行为,而是温和引导人们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决定。这一理念已被多国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广泛使用,用于改善政策执行、提升用户决策体验和社会福祉。
作者还剖析了经济学中常见的错觉,例如损失厌恶、沉没成本、过度自信、群体效应等,让人认识到所谓的“错误行为”其实是人类心理的自然反应。理解这些规律不仅能提升个人判断能力,还能帮助企业、机构设计更符合人性的产品、服务与制度。
《“错误”的行为》适合作为理解人类行为模式的入门书。它不仅改变人们看待经济学的方式,更能提升个人的生活决策质量。读完后,读者会发现:原来我们很多看似“随意”的决定,其背后都有心理机制推动,而学会识别这些机制,本身就是一种人生升级。
《“错误”的行为》书本信息
| 书名 | “错误”的行为 |
| 作者 | 理查德·泰勒(Richard H. Thaler) |
| 类别 | 行为经济学 / 心理学 / 决策研究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6年(中文版) |
| 电子书格式 | PDF | ePub | mobi | azw3 |
| 资源下载方式 | 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官方定价约68元(以实际版本为准) |
《“错误”的行为》书本目录
- 第一章:为什么人类并不理性
- 第二章:认知偏差与思维误区
- 第三章:心理账户与决策陷阱
- 第四章:损失厌恶与风险判断
- 第五章:助推:改变行为的新方法
- 第六章:市场、政策与行为经济学应用
- 第七章:从个人到社会:更好的决策未来
理查德·泰勒 介绍
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是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因将心理学融入经济学研究而获得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挑战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提出人类更像“经济生活中的普通人”(Human),而非完美理性决策者。他的研究推动了全球公共政策、商业模式与金融行业的改革,被称为“改变世界决策方式的人”。
泰勒的研究核心是解释人为什么会做出“不理性”的选择,并提出改善行为的方法。他不是从理论层面空谈,而是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社会观察和真实案例验证观点。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影响行为金融学、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设计、税收政策、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
他与卡尼曼、特沃斯基等心理学大师合作,将行为经济学推向主流。他提出的“助推”(Nudge)概念,被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政府政策部门采用,用于改善国民储蓄、健康、环保等行为,引发全球关注。
泰勒的写作风格轻松幽默、接地气,对复杂理论进行了生活化表达,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他擅长用日常案例解释深奥理论,被认为是最“贴近生活”的经济学家之一,让经济学变得不再高冷,而是人人都能用的知识。
泰勒不仅是学者,更是改变社会行为结构的实干者。他相信只要设计合理的行为引导机制,人们可以更轻松地做出更好的选择,社会也能变得更理性、更幸福。
作者其他作品
- 《助推》
- 《行为经济学的诞生》
- 《不当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中文版常称《“错误”的行为》精装完整版)
类似电子书推荐
- 《思考,快与慢》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 《怪诞行为学》 作者:丹·艾瑞里
- 《助推》 作者:理查德·泰勒、卡斯·桑斯坦
- 《黑天鹅》 作者:纳西姆·塔勒布
- 《乌合之众》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本书读后感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原本以为经济学离生活很远,但《“错误”的行为》让我第一次意识到,经济学其实就是研究我们每天如何做选择。这本书读起来不像课本,更像有人在揭开我们大脑的小秘密。很多时候我以为自己是理性做决定,结果却发现自己陷入各种心理陷阱。
这本书最震撼我的地方,是让我意识到“我以为自己在选择,其实是被环境引导”。例如消费、购物、理财、上课、报保险,很多选择都受默认选项影响。我以前从没想过,一个按钮、一句话、一个顺序,就能影响我们做出完全不同的决定。
书里的案例太真实,很多情节就像写我自己。比如沉没成本——花了钱就想继续坚持;损失厌恶——宁愿不赚也不要亏;过度自信——以为自己能击败市场。这些情绪曾让我做过很多错误决定,现在终于知道原因不在能力,而在心理机制。
最启发我的,是“助推”这个概念。它让我明白,改变行为不一定需要强制,只要设计好选项结构,就能自然而然做出对自己更好的选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聪明的制度设计比喊口号有用得多。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不是做聪明人,而是避免做愚蠢的决定。了解自己的常见思维漏洞,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掌握这些思维规律,不仅能改善生活,也能提升理财、投资、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判断力。
总之,这本书相当值得一读。它不是教你怎样变富,而是教你如何不被自己的大脑欺骗,成为更清醒的人。
20条主要观点
- 人类不是理性人,而是会犯错的普通人。
- 情绪和偏见主导大量决策,而非理性分析。
- 认知偏差是影响判断的主要原因。
- 沉没成本会导致错误坚持。
- 损失厌恶比获得回报更有影响力。
- 默认选项影响人类决策方向。
- 心理账户影响我们对金钱的使用方式。
- 选择框架比选项本身更重要。
- 人们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与判断准确性。
- 过度自信可能导致决策失败。
- 群体效应会削弱独立思考。
- 结构化引导比强制更有效。
- 助推是改变行为的有效策略。
- 自由选择不等于正确选择。
- 环境设定能改变大量社会行为。
- 行为经济学能改善政策制定。
- 人们更容易关注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收益。
- 制度设计应考虑人性弱点。
- 认知觉察是提升决策能力的第一步。
- 理解人性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适合人群
- 希望提升决策能力、减少错误选择的人。
- 对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
- 从事市场营销、政策制定、产品设计的专业人士。
- 学会理性消费、理财和投资的学习者。
- 希望了解人性弱点并提升自我认知的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