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牛津通识读本:传记》书本内容介绍
《牛津通识读本:传记》是一本帮助读者理解“传记是什么、为什么重要、如何阅读与写作传记”的入门书籍。作者从传记的发展历史、呈现方式、写作目标到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让读者第一次系统地认识传记这一文学与研究形式。书中不仅讨论传记如何记录人物人生,更强调传记如何呈现时代、人性与思想。
本书揭示传记的真正价值不在“记录”,而在“解读”。好的传记不是简单叙述人物生平,而是帮助读者理解“一个人怎样成为他自己”。读者能从书中了解到传记写作涉及大量事实核查、资料筛选、视角选择与叙事结构安排,背后有大量思考,而非随意讲故事。
书中还特别探讨了“传记是否应该客观”“传记中的隐私界线”“传记是否会塑造公众记忆”等重要问题,带领读者思考传记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作者同时以名人传记为例,说明不同风格的传记如何影响读者对人物的理解,比如学术型传记、文学性传记、授权与非授权传记之间的差异。
相比一般介绍文学类型的入门书,本书更像是传记阅读的“启蒙指南”。它既适合爱读人物故事的读者,也适合想学习写作与研究方法的学生、写作者与内容创作者。读完后,你不仅会更懂怎么读传记,也会更懂“看一个人”的角度与思维。
如果你喜欢看人物故事、探索成功者思维、研究历史人物或想自己写传记,这本书能帮你建立底层认知,让你不再只停留在“看故事”,而是能读出思想、背景与时代意义。
《牛津通识读本:传记》书本信息
| 书名 | 牛津通识读本:传记 |
| 作者 | 埃尔米奥娜·李 |
| 类别 | 传记研究|文学通识|人文社科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简体中文版较常见) |
| 出版时间 | 简体版约2014年前后出版 |
| 电子书格式 | PDF|ePub|mobi|azw3 |
| 资源下载方式 | 网盘下载 |
| 语言 | 简体中文 |
| 定价 | 纸质版定价约30-45元区间 |
《牛津通识读本:传记》书本目录
- 第一章:什么是传记
- 第二章:传记的历史演变
- 第三章:如何重建人物真实人生
- 第四章:传记写作的伦理问题
- 第五章:不同类型的传记风格
- 第六章:传记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 附录:推荐阅读与经典传记作品
埃尔米奥娜·李 介绍
埃尔米奥娜·李(Hermione Lee)是英国知名传记作家、文学研究学者,是当代人物传记研究领域的权威之一。她长期在牛津大学从事文学研究与传记写作教学,擅长通过文学分析、档案挖掘与跨学科视角呈现人物一生。她的作品以严谨、细腻、富洞察力著称,被众多文学界人士视为学习传记写作的范本。
李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英国文学、女性作家以及传记写作理论,她强调传记不是对人物的“赞美”,而是对人物一生背景、思想与矛盾的深入理解。她认为传记作者的责任不仅是呈现事实,也要引导读者理解人物如何受到时代与社会环境塑造,从而带出思想价值。
作为一名深度参与传记写作实践的学者,李的作品兼具学术深度与可读性,她善于用文学视角解读人物,不把传记写得枯燥,而是呈现人物生命轨迹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困境与成长。她在书中常提醒读者:“任何伟大的人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时代与个人选择共同塑造的结果。”
李在学界与出版界都享有盛誉,多次受邀参与文学奖项与传记作品的评审工作,是许多作家、记者与传记研究学者的启蒙导师。她致力推动传记写作走向更专业、更有深度而不失人性的方向。
她的思想影响了无数传记写作者,她相信传记的价值在于连接过去与现在,让后人透过一个人读懂一个时代。
作者其他作品
-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 《伊迪丝·华顿传》
- 《传记写作艺术》
类似电子书推荐
-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 作者:威廉·辛瑟
-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莫提默·艾德勒
- 《传记写作的细节与方法》 作者:奈杰尔·汉密尔顿
- 《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 作者:乔纳森·卡勒
本书读后感
作为一个喜欢看人物故事但从未认真思考过“传记是什么”的读者,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冲击是:原来传记不是讲故事,而是研究“人”的书。以前我看名人传,只关注他们怎么成功的,但读完本书后,我第一次意识到,一本好的传记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理解一个人如何在时代环境中做选择、犯错误、成长与坚持。
书中让我最有启发的一点是,传记写作者是“选择性呈现者”。同样一个人,一百种写法会呈现一百种面貌,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看到的传记不一定是纯客观,而是作者基于证据与观点的诠释。这让我以后读传记时会更独立思考,而不是完全被作者带着走。
本书还让我重新理解了“客观”这个词。传记不可能完全客观,因为选择写什么、怎么写本身就是立场。与其追求完全客观,不如追求“诚实呈现”。这一点真的让我打开了思路。
另外,我之前觉得写传记是专业作者的事,但读完后,我发现每个人都可以写传记,比如记录自己的家族长辈、真实人物、或曾启发自己的普通人。传记不只是名人的专利,它是一种记录与理解人生的方式。
整体来说,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技巧”,而是给了我“看人和理解人生的新视角”。读完后,我对传记的兴趣更浓了,也觉得自己读名人传会更有深度,不再只看故事,而是能看到时代、选择与人生的复杂性。
20条主要观点
- 传记不是记录事实,而是解读人生。
- 好的传记展现人物如何成为自己。
- 传记写作涉及选择和取舍,不可能完全客观。
- 时代背景对人物塑造影响巨大。
- 传记需要大量资料研究与证据支持。
- 叙事视角会改变读者对人物的理解。
- 授权与非授权传记各有价值,角度不同。
- 传记不只是赞美,也要包含人物矛盾与缺陷。
- 隐私与呈现真实之间需要平衡。
- 传记是一种帮助公众理解过去与现在的文化形式。
- 传记写作是一种责任,不是八卦式呈现。
- 理解人物必须理解其时代与社会环境。
- 阅读传记能提升思考力与人生洞察力。
- 传记应该呈现人物成长与选择,而不仅是成就。
- 传记可以改变公众对历史人物的认知。
- 不同传记风格服务不同阅读需求。
- 写传记既是调查研究,也是叙事艺术。
- 传记不仅属于名人,普通人的故事也值得记录。
- 传记是连接人生经验、历史与文化的桥梁。
- 理解传记,就是理解“人”的复杂性。
适合人群
- 喜欢阅读人物故事与传记的读者
- 写作者、内容创作者、记者、自媒体作者
- 文学研究者、学生、文化爱好者
- 想学习如何理解人物与历史背景的人
- 想提高阅读深度,而不是只看故事的人
发表评论